空巢青年:个体化已是命定之事,而非可以选择之事
2021-02-26 08:42:40
来源:澎湃新闻网
作者:董牧孜
历史学家大卫·波特(David Potter)写道:“在美国的文学著作中,任何关于彻头彻尾地从人群中被孤立而独自生活的故事,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,都被认为实际上是一个恐
历史学家大卫·波特(David Potter)写道:“在美国的文学著作中,任何关于彻头彻尾地从人群中被孤立而独自生活的故事,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,都被认为实际上是一个恐怖的故事,即便《鲁滨逊漂流记》也是一样——直到鲁滨逊在沙滩上发现了其他人类的足迹。”如今,在自由流动的全球化信息时代,形单影只的独居者遍布世界,甚至日渐壮大出御宅族等各具文化特质的族群。近来,“空巢青年”成为备受国内媒体关注的一支。
“空巢青年”的对照组,按理是“空巢老人”。然而“空巢青年”之论横空出世大抵与之无涉,仅仅戏谑地挪用了“空巢”一词的凄凉感。“空巢青年”主动从亲属关系中抽身,一人跃入城市巨兽之口,这种新人类是高度个体化的。不过“空巢青年”并非新人类,他们的另一个名字是“北漂/南漂青年”。漂一族离乡奋斗的故事,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开始流行。如今,他们所关心之事持续且长久地占据着公共讨论的热区,被大量见标题即知内文的篇章所透支,比如逃离或留守“北上广”的困难抉择(更多的是“北上”),“房价一涨眼泪流”的新中产焦虑,以及撒娇式的初老危机。作为一个充满戏谑的自指,“空巢青年”是此类故事的新版本,但又不止如此。
如果说“空巢老人”作为社会必须直面的老龄化问题而显现,直指人口学意义上有限的家庭生命周期;那么“空巢青年”近一年来在国内新旧媒体之中的命名与登场,则是一场全然不同的热闹喧嚷:他们的发声者正是他们的拥趸,他们自己出场言说自己。“空巢青年”的身份是新一代的主动选择——尽管表现出“葛优瘫”式的丧颓与无力感,却是个体对于生活方式、闲暇安排、人际社交和家庭关系的自愿与自决。然而,这种个体化的自由却无法轻易得赋“进步”之名。诚如鲍曼(Zygmunt Bauman)所言,置身现代社会,“个体化已是命定之事,而非可以选择之事”。
“空巢青年”新词考据:都市惊悚片宣传语,曾是“80后生活新主张”
“空巢青年”火起来,很可能始于2016年8月潘姜汐熹发表于《好奇心日报》的《你也是城市空巢青年吗?》一文。作者从吃、穿、住、行四大面向,对“空巢青年”之生命样态作了一番集大成的勾勒。文中,“空巢青年”被定义为“独自来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、独居且独身的年轻人”,约莫“二三十岁,大学及以上毕业,在一线城市拥有一份收入中不溜的体面工作,住18 平米月租三四千的一室户或群租房隔间,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/狗”。文末列出“空巢指数对照表”,供广大读者作自我“诊断”,比如“丢垃圾把自己锁在外面的时候”“疾病卧床都没人帮忙端杯热水的时候”“紧急联络人不知道该填谁的时候”。在知乎有关“‘空巢青年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”的回答中,“无人问我粥可温,无人与我立黄昏”“孤独得像条狗,但其实连狗都养不起”都成了热门答案。

[责任编辑:游海洪 PN135]
责任编辑:游海洪 PN135
- 好文
- 钦佩
- 喜欢
- 泪奔
- 可爱
- 思考
凤凰文化官方微信
视频
-
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: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
播放数:145391
-
金庸去世享年94岁,三版“小龙女”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
播放数:3277
-
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
播放数:143449
-
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
播放数:165128